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书协动态

“海派书法进京展”展前大家谈

2015-09-27   点击:5104

明天(928日)海派书法进京展将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特意组织了120多位作者进京观展学习。今天,在进京途中,作者就畅谈热议;到了北京军博预展现场,大家也各抒己见。下面摘选部分作者访谈内容:

 

进京途中,畅谈热议     

 潘良桢:

这次上海进京展是第二次,上次我没参加。我这次的参展作品是所谓“命题创作”,书协规定的内容。作品尺寸大体按书协要求,以原纸整张写。我自来没有太浓厚的所谓“创作意识”,只是写字录诗文而已。在大家都强调设计包装等元素时,我这个作法可能不合时宜,反而另类了一些吧?另外,当今大家都希望创新,人人恨不得立马自成面目,即使学古也多变脸出现。我则力求与古为徒,尽量不自我作古。笨人只有这笨办法也是无奈。

杨祖柏:

此次进京展是当下海派书法创作水平与实力的再展示,从“晋京”到“进京”体现了主办者的思想与观念的转变,也是“文化自觉”与时代要求的融合。 这次自己入展的是篆刻,精选了自己近年创作的几方印,也是自己创作的代表作,感谢书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平台。 我是第二次参观进京展,在荣幸入展中也深感压力,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

张卫东:

我是第二次参加进京展。在我印象中一个省或直辖市十年中两度进京展,上海可能是第一个。我把这次创作和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届展一样来重视的,上次进京展我写的是小字册页,这次则是大字长联,目的是想锻炼自己,更希望这次能够得到北京专家们的批评!我想上海两次书法进京展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我们是来求学的、是来求教的。我们正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希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类活动来促进我们的创作。

翁春元:

进京展,是海派书法传承经典、不断进取的一次集中展现。我是第一次参加进京展,很兴奋。庆幸自己的习作,在北京军博展出。此次习作,是在一段时间临习王铎草书条幅之后创作的,稍得一点形态,请方家指正。

蔡毅强:

这是我们海派书法整体实力第二次在北京展示,是一次在更广的区域接受同行检阅。作为上海书坛的一会员,能受邀并通过评审感到很荣幸。在短期内精心创作了这次作品,从自己的意愿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是第二次参加进京展,此时心情激动,很有荣誉感。

胡卫平:

这次代表当下上海书法整体水平的进京展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个人是第二次参加进京展。此时的想法就是认真学习,积极创作,争取个人的突破。

严亚军: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海派书法进京展。心情很复杂。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把海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度。当下我们需要走的路还長,光大海派书法的重任在肩。只有我们更加努力,充分发挥才智,才能创造出更有广度和深度、更有艺术感传力的作品来回报社会。

徐秋林:

本次进京展对作者的服务工作很到位。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海派书法进京展,作为上海书法作者一分子,很荣幸。我这次的参展作品,发挥个人特长,以怀素《自叙帖》大草笔意创作李白《出塞曲》,营造点与线的交响。

田新海:

本次进京主办方各方面都为入展作者想的很周密。谈到本次参展创作,我还是想把我近几年来对楷书的理解和当今审美的意识结合起来,尤其碑和帖的结合是我创作主线。当然我 的作品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不断摸索。最后,我想说,第一次参加进京展,心情非常激动,这次可以与许多高手作者交流学习。非常感谢书协创造这次机会!

吴杰峰:

我感觉此次海派进京展是向全国人民展示海派书法的一次机会,检验上海书法的水平,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创作时本想写擅长的篆书,但又想尝试新的东西,以新的面目出现。我楷书基本功不是很好,写的有点稚嫩,少了一点古气。我是第一次参加海派进京展,心情比较激动,愿海派书法发扬光大。

汤其耕:

这次海派书法进京展作品,总体质量比较好,这和前期广泛深入的动员,后期公开公正的评选(邀请中国书协的评委评选)有关。因为评选进行逃汰制,所以所有参赛的作者,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也不例外,用最好的精神状态,选出最优秀的的作品参加竞赛。这次我是第二次参加进京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争取能够参加第三第四次进京展。

马双喜:

首先应该感谢周志高主席为振兴上海书坛,为本次进京展筹集巨资所作出的努力。此次创作的书作我较为满意,放胆创作无压力,平时写字要考虑一下写八尺大的作品,写坏一张要多少钱?甚为小心而为之,此次上海书协每人发一刀八尺宣给作者创作,可谓放胆创作无意乃佳也。我第二次参加晋京展,前次我书法篆刻皆有,此次规定两选一,我选书法创作。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此次投稿是请了全国评委来评审,作品质量明显要好很多。希望今后书协改变原有的评审方式来促动所有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

 

预展看罢,各抒己见

杨耀扬:

给我的感觉非常舒朗,展板之间的宽度非常合适。而且之前我看的时候是没有绫纸的,这是后来加的。小幅作品加上以后显得更突出了,在这么偌大的一个场地内还能如此吸引眼球。原来我在北京也展出过,那时场地灯光比较暗,现在估计是重新弄过了,展板颜色也调整过了。最早我们在浦东第一次评的时候我感觉作者对这次展览的重视是不够的,现在经过装饰以后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场地和装裱也起来很大的作用。

丁申阳:

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认真,可以说是反映出现在上海的创作水平。环境布置和以往上海的展厅相比高度也很高,把这个气势显出来了,借鉴了其他全国展览的布置方法。

张索:

整个展览看过以后,感觉还是很大气的。从作品的大小、距离、标签和装帧来看都比较到位,特别是作品都裱在展板上,感觉比较精致。篆刻像这样放在柜子里,一般的展览也是少见的,非常好。立面和平面的配合很不错,再加上一些上海书协活动的照片,显得很有特色。从总体来看,这次展览也是一个全国展览的缩影。

吴福宝:

作品与作品之间距离宽了,给人感觉很舒服。用制板的形式使作品非常平整。

张炜羽:

篆刻是小东西,一般不适合放在墙上很高的地方欣赏,现在把它放在下面橱窗里展示,可以近距离欣赏;放上原石展出,可以看出刀法和章法的变化;再者下面衬纸颜色的搭配也很好。各位老师的印屏形式也不一样,大家都花了心思。

张铭:

感觉比上一届在形式上要好很多,特别是篆刻作品,把印屏和印石都展示出来,能给观众更为直接的感受。整个场地的布置也很大气,跟以往也不一样。

张丰:

现在的展厅布置非常好,分成几个部分,层次非常鲜明。另外这个作品的装帧也非常有特色,原来都是立轴,现在显得很有现代感,和这个展厅的整体环境非常协调。边上加了绫纸,立体感更加强。篆刻一人一柜,效果很好,再加上一些图片,感觉更丰富了,作品旁边的标识做得也很人性化。我感觉这是一个创举,感觉蛮震撼的,书协是花了心思的。